中大研究发现小脑萎缩症成因

香港中文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昨日发布研究新发现,陈浩然教授与其研究团队,最近发现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制,此类疾病简称PolyQ,当中包括小脑萎缩症与亨廷顿舞蹈症。小脑萎缩症三型在香港最为常见,患者会出现步伐不稳、欠缺平衡力、口齿不清的症状,而且会随时恶化,但医学界一直未能发现有效治疗小脑萎缩症的方法。

控制Fuz蛋白水平有助治疗

陈浩然教授指,蛋白质在人体内神经元起重要作用,如果出现错误摺叠,将引致细胞功能障碍,异常的蛋白质会形成蛋白聚合体,引致疾病。是次研究发现两种分别名为YY1蛋白及Fuz蛋白与PolyQ疾病成因有关,YY1蛋白在神经元中有抑制Fuz蛋白的作用,当YY1蛋白功能损坏,Fuz蛋白水平会升高,如果超出正常水平的2.5倍,会使神经元死亡。小脑萎缩症三型的病患,Fuz蛋白的水平会异常偏高,这表示如能控制Fuz蛋白的水平,将有助治疗PolyQ疾病,如延缓小脑萎缩症的恶化。

陈教授又指,阿兹海默症及柏金逊症病患的Fuz蛋白水平同样偏高,故是次发现的机制提供新方向,有潜力治疗其他脑退化疾病。研究团队正努力研发能有效控制Fuz蛋白水平的药物,虽暂时未有成果,但进展顺利,有信心未来会有所发现,目前正继续与欧洲研究团队合作,亦与亚洲药厂商讨,冀尽快发展治疗方案。

陈浩然教授(左)、陈哲凡博士(右)讲解中大发现Fuz蛋白致病机制有望延缓脑退化。(图片中大提供)

来源:香港商报网

© Copyright 2018 - Dr. Stanley Ho Medical Development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